
目前天市門樓的磚墻已經開裂至頂,相關部門已搭了木架撐住門樓

“南漖村天市門樓求救,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網友@vickymama昨日凌晨3點發出芳村南漖村古碼頭的天市門樓開裂的照片引發了廣州本土文化愛好者的轉發和關注。昨日,記者前往南漖村天市門樓發現,天市門樓墻身已經從中間裂開,開縫長達數米,寬約半指,整棟門樓僅靠幾根柱子撐著,處于搖搖欲墜的狀態。
村民:門樓開裂數年無人管
“雖然是廣州市文保單位,卻一直沒人管了,墻裂開好多年了,都要快倒下來了,才撐了幾根柱子。”南漖村一位老人說。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南漖村古碼頭附近,看到位于碼頭旁邊的天市門樓“綁帶”纏身,前后墻面均釘上了長約2米的木板,前后各8根5厘米左右大的木柱子當架子撐著,門樓里面也搭上了木格子。門樓的磚墻已經開裂至頂,從下面看隨時可能會崩塌為兩半。門樓紅砂巖墻壁也片片撬起、剝落。整棟建筑周邊已經拉上了警戒線,并貼上了“注意安全”、“施工重點”等標志。
對此,南漖村村委書記陳溢初告訴記者,搭上木架是最近的事情。“3月份的時候,區文物處的人過來看了,覺得危險了,才搭上木架子。搭上架子后,一直都沒人來了,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步的維修方案,還是就這樣了。”陳溢初說。他告訴記者,村里面發現天市樓出現危險已經好幾年了,也打電話向區文廣新局報告過。
官方:一直在申請費用維修
“這個木架子是我們搭上去的。”荔灣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荔灣區的文物執法隊伍早在兩年前的巡查中就發現了天市門樓和武帝古廟等建筑的損壞情況。“我們一直都在做維修報告和申請經費,因為天市門樓屬于公共建筑,維修經費要由保管單位出。”
記者了解到,南漖天市門樓,始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1940年重修。是當年南漖村口唯一的陸路通道,與廣佛渡口連通,它臨江而建,時有民兵駐防,所以也是保衛村落的瞭望塔。2005年12月公布為廣州市登記文物保護單位。